破解三話術 買保單勿賺小虧大

作者: 文●賀先蕙 | 商業周刊 – 2011年11月18日 下午1:25

保費要漲了!過去一個星期以來,保費到底要漲多少,成了攻占媒體版面的火熱話題。

11月8日,傳出金管會為了確保保險公司能夠永續經營,明年度將調降責任準備金利率(編按:責任準備金利率越低,保險公司的提存準備越高,保費也因而提高),保費恐將要調漲三成。

眼見各種民生商品統統漲,只有薪水不漲,當天,金管會緊急出面滅火,強調「未定案」,並且要求壽險公會提出建議方案,考慮把調降責任準備金利率與第五回合生命表(編按:依年齡、性別的死亡率統計,據此計算保費)一同實施,降低衝擊。

11月10日,壽險公會則提出最新版本建議,六年期以下責任準備金利率建議調降0.5個百分點、保費約漲兩成;六至十年期保單則是調降0.25個百分點,保費約漲一至兩成;十年以上保單則不受影響。

根據以上內容,預計今年底前,金管會將做成決議,最快明年第一季保費,就有可能會上漲!

「通常保險公司都會掌握停售或調漲的機會,鼓勵人家去買,這些往往都滿有用的。」政治大學風險管理與保險學系助理教授彭金隆說。

面對未來幾個月將迎面而來的一波強力推銷,保險公司會用什麼樣的話術、消費者又該如何破解迷思?以下分三大類分析。

「再不買,保費會漲!」評估是否必須買這項產品

要打破此迷思,建議回到該產品的特性來思考。以增額終身壽險為例,這種產品的保額會以單利或複利方式逐年增加,因此業者常打出「抗通膨」等說法吸引消費者。也因這種特性,在這幾年常常被當作「類儲蓄」商品銷售,業務員往往告訴消費者,在到期後,可以「部分解約」把錢領回,賺到利息、又有壽險保障。

但這麼一來,其實是把「壽險」跟「儲蓄」混在一起。即使現在買,保費比較便宜一、兩成,但卻不一定划得來。

「現在買,利息卡好!」評估未來利率走勢升或降

銀行端最熱賣的商品,通常是六年期躉繳型的儲蓄險。理專會強調,這種產品「沒有風險、也沒有匯率波動的問題,」現在買預定利率還比較高。買這類產品有兩個風險。第一,它是一個六年期的產品,目前利率多半固定在1.5%左右。但未來六年的利率走勢難以判斷,如果碰上升息,這產品的利率仍固定在現在的水準,反倒划不來;第二,購買六年以後到期,期間如果需要用錢,解約仍會有折損。

「壽命長,保費會降!」評估年紀是否仍要買壽險

由於目前正在研擬「第五回合生命表」將在明年一併實施,因為台灣人平均餘命變長,屆時定期壽險保費反而會調降。等到真正實施後,有可能會被拿來變成推銷的噱頭之一。

遇到這樣的推銷方式,該如何確定自己是否需要?彭金隆提醒,要回到保險的性質來思考。在青、壯年時期,家庭負擔重,萬一發生不幸,壽險的理賠金的確可保障家人。但到55歲後,房貸付完、小孩長大,反而不需要壽險產品、需要的是收入的保障。這時就沒意義再買壽險。


已用關鍵字:房貸,銀行,業務員,利率,台灣,保費,理賠,終身,定期,儲蓄險,保單,保險,
共出現:37次
……..文章來源:按這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