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型保單 上半年暴增260億

自由
更新日期:2011/07/25 04:11

成長幅度達四十%

〔自由時報記者王孟倫/台北報導〕根據壽險公會統計,今年上半年「投資型保單」新契約,較去年同期大增二百六十億元、成長幅度高達四十%;金管會評估,主要是投資市場持續熱絡與國內利率仍低,呼籲消費者必須審慎評估「投資型保單」風險,也希望國人能注重與強化具保障功能的「傳統型保單」,如終身壽險與定期壽險等。

「傳統型」保單冷颼颼,「投資型」保單卻燒滾滾!根據最新統計資料,今年一到六月的「傳統型」保單新契約,比去年同期衰退三成、整整少了一百五十五億元;不過,在「投資型」保單方面,卻大受國人青睞,光是今年上半年,就已賣出九百零九億元,比去年同期暴增近二百六十億元、漲幅高達四十%。

其次,若從險種類別分析,「壽險」保單的新契約,為消費者所購買最大宗險種,今年上半年占整體比重八十二%;其中,「壽險」保單中的投資型保單,上半年較去年同期更大漲二四五%、幅度驚人,而「壽險」保單中的傳統型保單,僅增加十一%。至於「年金險保單新契約,無論投資型或傳統型,都呈現衰退。

對此,金管會官員說,投資型保險商品得連結之標的,包括:共同基金、金融債券、公司債及結構型商品等;尤其,境外結構型商品,屬國外金融機構所發行且以外幣計價,消費者要購買連結這類型商品的保單,事前必須考慮兩大風險:第一是來自國外發行機構之信用風險,第二是領取孳息或滿期收益時,外幣計價可能產生之匯率風險。

金管會銀行局指出,由於目前銀行定存利率低,使得消費者購買投資型保單的意願大增,因此,從去年第四季起,投資型保單銷售情況就明顯增加,主管單位也已經注意到這個現象。

據統計,國內保單有五成一是透過銀行通路銷售,比重已經超過壽險公司,銀行局希望從銀行端下手,要求銀行機構方面,可以多銷售「純保障型商品」,如定期壽險、終身壽險等,來加強國人應有的保險保障,而不是在投資理財商品上。

金管會並呼籲,投資型保險商品主要由保戶自行選擇投資標的,並承擔投資風險,消費者購買前必須「審慎」評估風險,以免日後產生爭議。


已用關鍵字:銀行,利率,年金,終身,定期,投資型,年金險,保單,保險,
共出現:44次
……..文章來源:按這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