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醫療長照創新的迫切性

台灣新生報 – 2014年2月6日 上午12:00

長期照護保險的草案仍堆在行政與立法當局的桌上,已經幾乎超過十年了。從扁政府、到現在馬政府連任後任期都快過半,長照法的規劃與立法仍是「只聞政客談,不見福利來」。東講西講,南扯北扯,學界、政界提了各種不同方案、不同版本,歸根究柢,問題總是圍繞著「錢」打轉。

然而,長期照護作為一個迎向人口老化的重要社會政策,這種以加減乘除為度量的商業保險精算公式,顯然有相當侷限。若以目前執政黨比較傾向的「社會保險」方案來說,更不能純粹以「保險」來思考,而忘記更重要的社會性。以全民健保來說,它可以說是台灣社會保險重要里程碑。全民健保創造了幾乎全民納保、全民共享的醫療可近性,這是作為社會保險重要的基礎和使命。

然而我們必須得說實話,全民健保除了確立了台灣民眾的就醫方便性,事實上對品質與總體醫療體系效率的貢獻,仍有相當大進步空間。除了不斷上漲的醫療費用,不斷惡化的醫療人員勞動條件、人力短缺等,醫病雙方緊張與不信任持續擴大,甚至常常有許多衝突產生。還有醫療照護品質也很可能在這種「純保險的思維」中被犧牲了,這往往是一般民眾不易察覺的部分。

現實是,如果按照目前全民健保模式,很可能我們的醫療和長照保險都撐不了太久。要不是政府承擔不了,民眾也可能負擔不起保費漲幅。換句話說,醫療長照亟需創新,得突破目前服務提供模式。

首先,醫療和長照必須揚棄「多即是好」的假設。事實上,愈來愈多的臨床工作者發現到,老人們往往吃了過多、重複或不適當用藥,另一方面常常接受了許多不適當、不必要或者重複開立的檢驗或影像檢查,更為嚴重的,甚至是過多不適切的侵入性醫療處置。換句話說,以高齡者生活品質為核心的照護與醫療,如全人醫療、老年醫學、緩和醫療等理念,將成為重要的創新動力。同時,高齡者適當的自主、尊嚴與選擇也應獲得更多尊重。

此外,創新應該來自於「整合」。傳統的醫療和長照模式,偏重於零碎化、片斷化、過度專科化的處置,卻常常缺乏適當而有效的服務整合做法。雖然近年來有愈來愈多鼓吹「整合式照護」、「跨專業團隊」的呼籲,在目前僵化的給付方式,以及大多數醫療人員與醫療院所制度鈍性下,「整合」常常只是口號,或者淪為醫院評鑑的門面。

最後,醫療與長照創新需要更強調「預防」的向度。換句話說,即是在健康風險與失能程度的預警性上頭,需要更有效篩檢與介入。同時必須強調的是,目前個人化健康食品、健康檢查市場,絕不是這個健康照護體系所該仰賴的「預防醫療」。

人口老化的時刻,也正是全球經濟疲弱的年代。全民醫療與長照保險作為當代社會政策的難題,提供了我們思索「社會創新」的機會。揚棄多即是好的假像,發展更務實有效的整合性服務,並強調具體有效的預防篩檢與介入,將是評估未來醫療改革與長期照護體系發展,和保費繳多少是一樣重要的事。

……..文章來源:按這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