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觀點-改善壽險獲利台灣只得80分

作者: 記者陳碧芬╱台北報導 | 中時電子報 – 2013年7月18日 上午5:30

工商時報【記者陳碧芬╱台北報導】

壽險業盈利靠的是利差,台灣長期低利環境對保險業衝擊最大,中華信評金融服務評等部分析師張書評表示,主管機關自2002年來持續祭出多項措施,透過監理機制防護保險業免於困於負利率,但卻只能做到80分的「允當」,留下遺憾的缺口,做不到像澳洲、大陸的100分「強健」水準。

壽險業賣的保單產品和獲利規劃,都和利率與時間有直接關係,最大殺手是利率突然快速下滑,會出現類似QE退場時的「全都露」,尤其,壽險業者將會難以維持其資本強度保單,監理防護漏洞百出,系統風險頓時飆高。

中華信評金融服務評等部副總裁謝雅媖指出,日本就曾因景氣急凍、利率快速下滑,造成日本壽險業獲利大幅惡化,主管機關唯有向業者提出要求增提保單償付的能力,因此自2002年已預見國內利率會快速下滑,主管機關發布特別函令,要求業者提列增提、且是逐年增加部位,還規定只能增加、不能減少,延用至今,成為壽險業資本水準評估當中的重要加分項目之一。

謝雅媖指出,壽險業的獲利來源是保單和投資,近年來主管機關對於壽險業可以銷售的商品加以限制,希望業者儘量推出長天期、利率空間較大的保單,如長照、健康險,以便於壽險業的現金流量穩定性較高,「在市場上,卻是很難賣的保單」,使得各大壽險業普遍獲利率成長緩慢,業者的保費收入呈現低度成長,受困於低利率環境以及激烈的市場競爭。

產品不好賣,壽險業就應在投資上有較好的回報率,謝雅媖說,檢視台灣業者的投資內容,股票、不動產、衍生性商品等「高風險」的投資比重,高於亞太區同業。貝萊德全球金融機構團隊分析,台灣保險業者的投資資金中,估計有28%投資在低利環境國內的現金以及公債,34%投資國內其他標的,如商辦大樓。

從投資組合來推估,在低利環境下,扣除掉現金以及投資公債後,其餘投資組合收益率需達到5%,才能維持過去3.83%的收益水準。

讓壽險業走向海外投資,是信評業觀察到主管機關用來解決負利率衝擊的工具之一,其中海外債券的獲利經常能達到4%~5%,實質彌補了台灣長天期公債殖利率從1%起算的缺口,但是,張書評強調,海外投資本來就充滿風險,壽險業的資產內容是「外幣加新台幣」,資產配置也顯得極不對稱,「真的要靠業者自己頭腦清楚,了解有什麼樣的投資風險」。

張書評指出,低利率加上經濟景氣欠佳,特別是負利差的包袱,壽險業更難以維持資本強度,新業務的成長也受到壓抑,此外,與全球或亞太地區的壽險業者相較下,台灣壽險業者的投資槓桿偏高,主要原因是股東權益累積不夠快,初年保單的新錢流入很快,卻因負利率和海外投資風險,能帶進來的獲利累積太慢,是台灣壽險業評等的最重要的、最關鍵的弱項之一。

……..文章來源:按這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