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分析-銀行+壽險=金控競爭優勢?

作者: 彭禎伶 | 中時電子報 – 2013年5月18日 上午5:30

工商時報【彭禎伶】

假如元大金控真的買下紐約人壽,那國內16家金控公司,已有過半數、即8家金控擁有壽險子公司,若再加上開發金控與中國人壽有未來想像空間、台新金控一直打算設立或併購壽險子公司,越來越多金控將以銀行、壽險雙核心的模式運作。

銀行與壽險雙核心究竟有什麼利基?目前銀行獲利相對穩健,除非經濟景氣重大反轉、或有大型企業造成鉅額呆帳,否則在目前低逾放比、高覆蓋率下,銀行每月的獲利數字成為各金控固定獲利來源。

壽險公司則與資本市場、不動產市場、利率、匯率等有高度連動,投資獲利波動性高,可能單月就賺20~30億元,也可能大虧,先前新光人壽處份不動產,動輒實現獲利數十億元,富邦人壽大賣國外公債也單月賺10~20億元,在市場上能掀起一些話題吸引投資人,羨煞其他金控。

再加上壽險公司就好像大型投信基金,加碼台股是以數十億到上百億元在計算,大型壽險公司都有1,000~2,000億元的台股部位,債券部位更是有數千億元到上兆元,是資本市場主要參與者。

另外,在不動產市場上,幾家壽險公司更是「喊水會結凍」,對大型商辦或土地價格具有訂價權,每每有大型標案,各家壽險公司競標,得標者拿到不動產,未得標者也賺到廣告機會。

銀行與壽險同在一家金控,壽險為銀行量身訂做一些保單,滿足客戶需求,銀行能賺到手續費及業績,壽險公司也能提升新契約排名,種種好處算下來,似乎各家金控都應配備銀行與壽險公司。

但冷靜下來想想,只要超過10年以上壽險公司,大部分都背負著龐大的利差損壓力,其實是表面風光、暗地裡垂淚,投資部門每天每月都在跟獲利、長期償債能力在角力,資本市場稍有大波動,如同2008年的金融海嘯,大股東增資壓力大到讓人窒息。

所以金控配備銀行、壽險獲利雙核心,長期是否能成為競爭優勢,恐怕也是考驗各家經營團隊的能力,及未來大環境是否賞口飯吃。

……..文章來源:按這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