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分析-台灣壽險市場 來不成走不掉

作者: 彭禎伶 | 中時電子報 – 2013年3月27日 上午5:30

工商時報【彭禎伶】

紐約人壽大約在2008年即可想處分在台子公司念頭,但直到2012年才真的賣掉,原本以為拿了1億元認賠後,可就此告別台灣市場,沒想到,現在可能還是一樣「想走也走不掉」。

跟紐約人壽有同樣窘境者,還有先前想走的英傑華人壽(AVIVA),其握有第一金人壽股權現在還沒確定買家;此外,先前想賣給元大金賣不成的宏利人壽,在台分公司再度拍賣,目前傳出由中信人壽及三商美邦人壽爭奪,賣出機率極高。

私下可能還有一些想走的壽險公司,都不敢說出口,因為金管會嚴格要求接手股東適格性,以及中長期持有及持續增資保證下,能找到的買家並不多,且銀行局並不太希望金控買壽險公司,擔心利差損上身,製造更多監理問題。

要走的走不了,但先前法國安盛人壽(AXA)想重回台灣,也回不來,讓台灣外商壽險公司成員不斷減少。

眼看留在台灣的外商壽險,極少市占率能逾1%,唯有專走銀行通路的法國巴黎人壽及其合資的合庫人壽,新契約保費能擠入前十強,先前那些強調要來台灣市場推動保障觀念、發下豪語要成為市場第一名的外商壽險公司,現在幾乎都快走光了。

保險局認為財務穩健的壽險公司,現在可能沒打算再併購,因為增加規模,只會造成資金去化的困難度,無助獲利;大多是中型壽險公司想擴大規模,增加業務承作量、前進大陸市場,才會發動整併。

不過,壽險業的大股東真正賺到錢的也沒幾個,尤其是新八家及外商壽險業進台灣後,能正規獲利的5根手指大概就數完了。

老實說,若要這個市場更發展,監理官在審慎監理前提下,應多一些開放思維,無論是資金運用、商品設計、核准新進公司或併購案,同時也應落實優勝劣敗,讓該退場的壽險公司就出場,才不必在每次監理時,都要考慮一些體質弱的公司,可能鑽法律漏洞或無法承受風險。

……..文章來源:按這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