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特約—-金融透視/商業保險應成大陸老年護理保險支撐力量

中央日報 – 2012年5月7日 上午10:37

近年來,隨著中國大陸逐步向老齡化社會過渡,失能老人的護理問題越來越受到社會的關注。有資料顯示,截至2011年末,中國大陸失能及部分失能的老人達到3300萬人,到2050年,這個資料將接近1個億。

 在4月25日中國生命關懷協會主辦的“2012中國老年醫療護理與臨終關懷研討會”上,中國老齡科學研究中心副主任党俊武表示,大陸的老年護理服務體系還遠不能滿足未來社會的需求。“失能老年的養老問題是個戰略性問題,問題的最終解決要依靠相關制度的建設和落實”。

 從現實情況看,失能老年養老問題的解決集中在兩個問題上——錢和服務,即護理服務的資金來源及專業的老年護理機構和服務。

 “社會保險中的老年護理保險,商業護理保險,社會照護救助制度及慈善與社會捐助制度將成為未來老年護理的四個主要資金來源。”党俊武說,“其中,又以護理保險為主。”

 護理保險是指為那些因年老、疾病或傷殘需要長期照顧的被保險人提供護理服務費用補償的保險。它產生於20世紀70年代的美國,是當時社會老齡化發展下的時代產物。

 從國際經驗來看,發達國家的護理保險起步較早,發展也較為成熟。由於國情的不同,各國護理保險的運作模式也不盡相同,但主要有商業護理保險和社會基本護理保險兩類。德國、荷蘭、日本的護理保險主要以社會保險為主,而美國則是走商業保險運營的道路。

 目前,大陸的護理保險還處於起步階段。一方面,護理保險並為被納入到社會保障體系中;另一方面,商業護理保險雖有產品面市,但社會的認知度和投保率都不高。在大陸護理保險的發展過程中,國外的經驗只能起到借鑒作用。由於大陸人口數量多,步入老齡化社會後,需要護理的老人數量也十分巨大,政府的社會保險很難支撐。不同於商業養老保險、商業醫療保險之於社保的補充作用,商業護理保險應成為大陸老年護理保險的支撐力量,發揮更大的作用。

 專家表示,目前,大陸商業護理產品難以發展起來的原因既有居民收入水準較低、社會認同度低、老年護理服務產業整體發展落後等外部因素,又有護理保險發展時間較短,相關資料缺乏,精算定價基礎薄弱、產品形式單一、產品定價過高等保險公司內部的因素。

 大陸商業護理保險未來的發展空間毋庸置疑。它的發展除了需要國家相關政策的支援、老年護理產業的完善等,更需要保險公司從自身出發,不斷完善、創新產品設計和服務,提供真正滿足消費者需求的護理保險產品。

 一家外資保險公司相關人士表示,消費者購買護理保險最想要的是護理服務,在壽險產品普遍面臨利率風險的今天,國內護理保險的賠償多以資金為主的方式,並不能很好地滿足客戶的需求。國外的一些護理保險產品的賠付方式是直接提供一定時間的專業護理服務,這很值得國內保險公司借鑒。

      (大陸國研網專供)

【中央網路報】

……..文章來源:按這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