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設法補助 盼中小企業帶動成長

自由
更新日期:2011/03/14 04:11

編譯劉千郁/特稿

美國政府為了改善居高不下的近10%失業率、刺激景氣復甦,在去年通過中小企業法(small business bill)提供補助與租稅優惠,希望中小企業能擔負起帶動經濟成長的責任。

自金融危機重創美國經濟以來,刺激就業成為白宮官員的首要之務,歐巴馬更是自去年初就不斷喊出「工作、工作、工作」的口號,去年9月國會終於通過300億美元的中小企業貸款基金與120億美元的減稅方案。歐巴馬發表演說時表示:「減稅與增加企業貸款十分重要,在經過長時間爭取協調後,我現在簽署的法令完全可達到減稅與增加貸款的目的。」

兩黨議員在法案審查的過程中意見出現分歧,共和黨議員批評透過社區銀行放出的300億美元貸款簡直就是紓困華爾街金融業的小型翻版,共和黨參議員史諾崴(Olympia J. Snowe)在法案通過前表示,她堅決反對中小企業貸款案,因為這與金融業的「問題資產紓困計畫」(TARP)一樣,都會成為議員的負擔,即使許多經濟學家認為TARP相當成功。支持法案的民主黨認為中小企業不應成為華爾街所釀成金融危機下犧牲品,估計該法案可以在一年內增加3,000億美元貸款、刺激50萬個就業機會。

中小企業法內容包括對企業所發行股票資本利得的免稅、創業支出的退稅減免由五千美元增加到一萬美元、醫療險費用與電話費用的優惠、提供企業貸款等。雖然法案立意良好,卻有部分人士看衰立法的效果,認為這只是徒增負債與政府對企業的干預,債務增加只是讓銷售下滑、獲利壓縮的企業環境更加艱困,使小型企業在長期更容易受到傷害。

專家指出,中小型企業要真正復甦必須仰賴美國民眾消費意願的提升,而不是靠政府刻意挹注到社區銀行的資金流,事實上多數銀行手中並不欠缺現金,只是小型企業並不具備銀行的放貸資格,把大量資金注入體質衰弱的企業體系只會釀成另一個如同房市泡沫的危機。

除此之外,法令也有操縱企業經營決策之嫌,例如企業可能增加購買機械設備的頻率以享受立即的減稅優惠,不過在客戶訂單不足的情況下,增加設備豈不是一大錯誤?產能不足從來不是影響銷售的因素,經濟衰退造成的消費者支出意願低落才是。增加企業貸款與補貼只是短期治標不治本的方法,經濟政策的改革刺激景氣回溫、帶動中小企業現金流增加才是協助中小企業主擺脫困境的根本之道。


已用關鍵字:銀行,資產,醫療險,
共出現:6次
……..文章來源:按這裡